智慧工地:一场关于基建管理范式的革新
莆田220千伏书峰变电站:智慧工地引领基建管理新变革
2024 年 12 月建成投产的莆田 220 千伏书峰变电站,坐落于仙游县书峰乡。该变电站投运后解决了仙游片区 6 座 110 千伏变电站单电源点问题,还在 2025 年初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2024 年度电力建设智慧工地最高奖项 —— 五星典型案例。这一成果得益于其在智慧工地建设上的创新实践,为电力基建领域的智慧化发展树立了标杆。
在安全管理方面,书峰变电站实现了从 “人防” 到 “技防” 的升级。施工现场安装了 6 个固定式摄像头和 2 个移动式布控球,搭载 “5G+AI” 技术,能实时识别 9 类违章行为,准确率达 92%,从识别到告警仅需 3 秒,相比传统人工巡查效率提升 8 倍。同时,部署的 “电子围栏系统” 定位精度优于 0.3 米,与作业票、人员及机械定位技术相结合,组成立体防护网,当人员超出作业范围或靠近危险区域时自动广播提醒。此外,针对变电站一侧的高边坡,部署了 6 套北斗高精度边坡监测设备,实现边坡形变主动报警,突破了传统人工监测的局限,构建起全天候、高精度的安防智能守护网络。
施工工艺上,书峰变电站从 “建造” 迈向 “智造”。主变压器滤油环节,经数字化改造的真空滤油机组可实现 “一键式” 全自动滤油和绝缘油关键指标实时在线监测,相比传统滤油方式,滤油时间压减 18%,人力投入减少 55%。在设计环节,依托智慧工地系统开展三维协同设计,实现多专业自动校核及设备材料自动统计,提高二次专业设计效率达 50%,并实现二次电缆接线 “零差错”。同时,优化 9 大类设计方案,开创 “乐高式” 施工方法,模拟作业场景辅助制定施工方案,数字技术贯穿施工全流程,提升了施工效率,缩短了工期,降低了人力成本。
质量管理层面,书峰变电站从 “精细” 走向 “精益”。在套管吊装、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,应用三维空间姿态监测传感器等设备,实现精准定位、姿态监测和安全距离超限报警,提升了安装质效。GIS 安装时,通过在室内安装环境质量监测装置,实时监测作业环境质量,结合视频监控实现无尘化安装和作业全程管控。此外,利用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,结合 e 基建 2.0 比对施工进度,协助工程进度与质量管理。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还首创 “全要素穿透式” 质量管理体系,相关 QC 成果荣获 2024 年度福建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。
书峰 220 千伏变电站借助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,融合多种特色应用,实现了建设现场全方位管控和实时数据可视化管理,打破了设计、施工、运维之间的数据壁垒,重构了人、机、料的关系,革新了基建管理范式,为智慧工地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。